当前法治建设正在大刀阔斧地推进,要将法治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必然离不开大量优秀司法人员作为支撑。法官作为司法活动的主体,对司法公正的发挥起着决定性作用。我国的法官,不仅承载着公众对社会公平欲法律正义的渴求,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和责任,而且身处社会转型时期,成为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承受者。本来说,处于中立的法官,是解决当事人的纠纷,平息当事人的矛盾的,不料矛盾却转嫁到法官身上。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回龙观法庭法官马彩云在住所楼下遭到两名歹徒枪击,经抢救无效死亡。据悉,其中一名歹徒李大山是马彩云审理的一起离婚后财产纠纷案件的原告。今年来法官的人身安全屡屡受到威胁的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反思与讨论:如何保障司法人员的人身安全,成为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一个需要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
法官人身安全保障关系到国家司法职能的正常运行,更为重要的是关系到公众对司法权威的信仰,法官承担着履行国家赋予的审判职权的神圣使命,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职责,被誉为公平正义的“保护神”,作为社会正义的守护者,如果自身安全都难以保障,又何谈维护司法的权威,又何谈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
拿什么来保护法官人身安全?更多的法警以及更严密的安检系统,只是治标不治本,看似无懈可击的安防系统也会存在漏洞。退一步讲,法官工作场所的确安全了,但出了办公楼大门依然处于无保护的状态。法官在诉讼活动中是应该亲民利民便民,但也得遵循个章法,与当事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法院内部应建立起既方便当事人诉讼,又保障法官安全,以及防范突发事故的预警机制。更为重要的是,要给法官“减负”,法官在超负荷工作状态下,审限的“红线”促使他们办案提速。但提速往往不能保证办案质量,要确保公平正义,须精雕细刻把每个案件办成铁案,双方当事人满意的公正判决,是杜绝法官伤害的法宝。